5月15日 ,市场迎来年内首次降准落地 。根据央行公告,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降准非常及时,预计年内存准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空间。本轮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外部环境出现积极变化 ,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未来,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体现。
及时降准 既调总量也调结构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央行曾多次对外表示 ,将“适时降准降息 ”。直至5月15日,本轮首次降准才正式落地。市场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
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 ,在当前时点宣布降息降准,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 ,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亦指出,从宏观层面看 ,需要通过下调存准率释放更多流动性,满足当前投资消费扩张与信心修复的资金需求。
“从微观层面看,降准拥有充裕资金配置资源的金融机构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链条,增强货币创造功能 ,发挥更大的货币乘数效应 。”连平进一步指出,这有助于加快对国家重大建设、普惠金融 、中小微民营企业、房地产、消费市场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速度;增强对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资金供给能力,支持财政发力与政府债券的大规模发行;缓解部分民企、房企、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流动性紧张问题 ,加大力度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本次降准除了针对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下调0.5个百分点外,还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 ,整体效果超过去年的两次降准力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在普调准备金率的同时,下调了部分机构的准备金率 ,也是一种结构性的举措,再次印证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有效发挥,实现了“既稳总量 ,也调结构”的效果 。近年来金融数据持续较好,背后与央行一系列政策设计是分不开的,也有力推动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更好体现支持宏观经济的实效。
年内存准率或还有进一步下调空间
展望今年全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仍将有进一步降准的空间。
连平指出,理论上存准率似乎可以更低甚至降至接近0%的水平 。如出于审慎考虑 ,留有一定“缓冲区 ”,可以将存准率维持在3%-5%区间。此次降准前,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存准率为6.6% ,本次下调后为6.2%。未来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
“以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 、增长速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流动性状况 、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来测算,我国存准率可以降至发达国家大多数1%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多数5%之间的水平,甚至低于5%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连平预计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至少还有2-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
此外,王青也预计 ,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全年降准幅度将达到1个百分点,降幅与2024年相当,而且后续央行有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 ,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体现
金融监管部门在5月7日集中发布了一揽子政策措施,除了降准之外,还进一步降息、推出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等 ,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对货币政策应对出招是有期待的,也能理解在多轮大力度货币政策实施后 ,内外部制约因素存在掣肘,但央行依然想尽办法拓宽空间,此次政策力度总体又超过预期。
市场专家表示 ,总结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实践,政策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一是通过政策工具不同组合强化效果,二是工具创新和制度改革融于政策调控中 ,三是高度重视稳市场稳预期 。
“外部环境出现积极变化,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市场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货币政策的特征表明,央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是一贯坚定的 ,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持续有力的。近期中美经贸会谈发表联合声明,释放出积极信号,外部环境如果出现有利转变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会更快见效,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会更为明显 。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体现。人民银行多次表示,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并及时出台实施了有效的政策举措。有市场信任的基础 ,政策的实际效果还会进一步放大 。
发表评论